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组内开课圆满收官

作者:曹卫东 时间:2017-03-24 点击数:

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组内开课圆满收官

为了响应南京市以及江苏省的课堂教学大赛,我校在37日到21日这两周内进行了全方位拉网式的开课选拔活动。我们语文组各位老师严阵以待,全力以赴,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的撰写、课件的制作,以期把自己的最好水平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38日上午第三节,在1513班,走上讲坛第二年的陆秋玉老师在《琵琶行》中拉开了我组开课的序幕,听课老师有:赵翠薇、张晓莉、黄超、曹卫东、詹修宇、闫妍、宋娟、徐珊珊、李卫卫;310日周五下午第一节,同为二年级年轻老师徐珊珊在1512班,演绎《山居秋暝》,听课老师有:周波、姚习习、卢晨晨、许海清、曹卫东、陆秋玉、曾云华、李萍、蒋馨怡;310日上午第四节,一年级新秀蒋馨怡老师在1508班,给我们带来了《青玉案.元夕》的教学,听课老师有:张晓莉、周波、姚习习、张淑菊、卢晨晨、周志勇、曹卫东、陆秋玉、吴文晶、李萍、徐珊珊;316日下午第二节,曹卫东老师在1610班进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听课老师有:王胜、王马川、周波、邢光贵、徐珊珊、徐海清、蒋馨怡、陆秋玉;320日上午第一节,黄婷老师在将军山校区开设题为《虞美人》的公开课,听课老师有:侯庆兵、潘浩、吴璇、李卫卫、王甘来、袁曦、姜苏;同日第四节,王胜老师在1615班讲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听课老师有:曹卫东、谈艳、张蕾;同日,李萍老师在合班(16171621)开讲《寂静的春天》,听课老师有:蒋馨怡;321日上午第四节,唐鹿老师在1611班讲授《写作中的辩证艺术》,徐珊珊老师去听了课;同日下午第一节,南珺老师在1607班开课,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听课老师有:徐珊珊、蒋馨怡、白洁、张淑菊、陆秋玉。

本次我组绝大部分老师开设的均为古典诗词的教学,本人听了其中的五节课,受益匪浅,下面就是针对此次听课,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粗浅感悟:

特点一、把握古诗词教学特点    深入浅出诵读经典

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价值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石;二是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职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读中积累,预留空间,要避免走入两个误区,其一:把理解诗意当成教学的全部;其二:把讲深讲透作为有内涵的教学追求。预留空间是教师讲解的原则,不求甚解总体把握大意是学生理解诗文的可行目标,也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我们应有这样远视的心态看待古诗文的教学,相信广积粮教学肯定优于深挖洞的教学。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古诗词教学的特点。有三个体现:

其一、补充必要的背景材料。教师深度备课,知之甚多,占有的资料丰富,而在课堂上是恰当地补充信息,适时地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略诗词情韵。譬如王胜老师通过直观课件和语言描述介绍了辛弃疾的相关生平资料,精当而有效,真正起到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本的目的。

其二、运用四步学古诗的方法。随着学古诗的进程总结的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四步学古诗的方法,经典又实用,符合学古诗的基本规律和教学过程。

其三、实践重整体,重感悟,抓重点,悟难点的教学方策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淡化讲解,强化读悟想象,在诵读的过程中,讲求从整体入手,不进行逐字逐句精准地翻译解释,但又重视让学生依据注释,通过读懂关键字词感知诗意,进而浓缩到重点理解经典诗句的意境和内涵,积累经典的名句,做到了重整体、重感悟,抓重点、化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南珺老师在教学中比较好地处理了讲解和感悟、整体和部分、主体和主导、积累和运用这些关系。

特点二、精心创设学诗情境    诗情画意诵读经典

诗歌是言志咏情之作,其优美的语言、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文化财富。然而因年代的久远,环境的变迁,文化的差异,诗歌本身高度凝练的语言,转换跳跃的思维,严格的律韵节奏,使得诗歌的教学难度很大,它的教学首先需要情境的创设。

徐珊珊老师运用音乐、图片、资料创设情境,更多的是以自己散文诗般教学语言贯穿课堂,创生了诗歌教学的情境,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课堂诵读层次分明,学生一遍遍地读,重复的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诗画同源,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有教师还帮助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把诗中的文字转化成画面,转化为生活场景,学生投身其中,生动着体会诗句的情味和意蕴,诗情画意溢满课堂。

特点三、以生为本积极评价   兴趣盎然诵读经典

课堂中到底谁主沉浮?当然是我们的学生。以生为本,才能上出真实、扎实、厚实、朴实的课堂,古文的情就自然而然地渗入孩子的心田。我们语文老师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自己读诗解诗、自己感受想象、展现自我个性、尝试学以致用的过程,老师重视主体的学习体验,保护诗歌想象中的多元意象,积极评价,学生学得情趣盎然,这些还积极影响着孩子们,使他们对古诗的学习保持着自觉而持久的兴趣。

多多益善诵经典、深入浅出教经典、诗情画意读经典、兴趣盎然学经典应该成为众多老师课堂教学的追求。

特点四、身体力行仿写诗词 培养兴趣继承国学

可以从一些小词的仿写开始,引导学生的创作欲望,比如《天净沙》、《虞美人》等,字数少,难度不大,例如我在讲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就引导学生仿写,有学生写了这样一首《天净沙.春思》:“巨藤绿树新芽,天桥地铁人家,城道东风悍马。夕阳西下,有情人在中华。”。

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做好示范仿写,比如此次开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就仿写了一首《永遇乐.金陵中华门怀古》:“千古江山,帝王无觅,朱洪武处。歌台暖响,功业已成烟消云散去。落日楼头,秦淮河畔,人道李香曾住。想当年,血溅诗扇,香飘万里纤骨。天国草草,北伐西征,百姓生存残酷。一九三七,冬日古都,屠杀尸满路。举目东望,靖国神社,一片魑魅乱舞。锥心问:伤疤已癒,痛能忘否?”。

老师们,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显示教师文学底蕴的试金石,我们如若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学储备,就不能享有像今天课堂上这样的精彩和成功。透过这些课堂,启示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要重视经典,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完成必要的文化建构,做有根的人,上有底气的课,上有效益的课。

 

                                         文/曹卫东;审核/张晓莉

                                     

opyright @ 2010 Nanjing Zhonghu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版权归南京市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所有
南京雨花西路260号 电话: 025-52412122 025-52888008 邮编:210012 电子邮箱:zhzjzx_nj@163.com
网站管理 怀旧版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09042140号